17日上午,“2023福建漳州蘑菇節”在福建省漳州佰翔圓山酒店盛大開幕,會議吸引了超1300余名海內外客商嘉賓及相關產業代表齊聚開幕式現場,共同見證蘑菇節開幕盛況。
主持人
第十四屆全國政協常委、農業和農村委員齊扎拉副主任,中共漳州市委副書記、漳州市人民政府市長魏東先生,國際藥用菌學會主席、中國工程院李玉院士,新疆農墾科學院研究員、中國工程院尹飛虎院士,國家食用菌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譚琦研究員,國際蘑菇學會主席 Greg Seymour先生,安徽省、云南省、新疆建設兵團、隨州市、阜陽市、泌陽縣等政府組團參會,及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和企業代表出席會議。開幕式由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副會長徐小虎主持。
魏東致辭
漳州市委副書記、漳州市人民政府市長魏東首先發表開幕式致辭,他提到,漳州物產豐富、美食薈萃,素有水果之鄉、花卉之都、水產基地、食用菌名城的美譽,作為國內重要的食用菌出口基地,據統計,2022年,全市食用菌產量達46萬噸,產值達140億元。其中,雙孢蘑菇及其罐頭制品出口量全國第一,白背木耳大貝菌產量世界第一。他表示2023福建漳州蘑菇節再次在漳州召開,將進一步擦亮漳州中國菇都、中國罐頭之都、世界食用菌罐頭之都的金字招牌,持續推動食用菌產業高質量發展。
曹德榮致辭
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會長曹德榮在致辭中說到,漳州是我國重要的食用菌產業集群基地之一,集聚了眾多先進的食用菌加工出口企業,擁有一大批創新型實用技術人才,是我國杏鮑菇、雙孢蘑菇和白背木耳種植的排頭兵和領頭羊,是食用菌罐頭出口行業的先行者和主力軍,這得益于歷屆漳州市委、市政府對食用菌產業的科學引導和大力扶持。他提到漳州蘑菇節自2007年起,迄今已連續成功舉辦了十三屆,為國內外食用菌產業同仁搭建了一個信息交流、商貿洽談、成果分享、共謀發展的平臺,未來,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及食用菌分會將繼續發揮全國性行業組織的作用,以恢復舉辦福建漳州蘑菇節為契機,推動國內外食用菌業界的加深合作,當好產業發展的參謀和助手。
Greg Seymour致辭
國際蘑菇學會主席 Greg Seymour在致辭中對漳州蘑菇節的開幕表示熱烈祝賀,他提到漳州食用菌產業歷史悠久,被譽為“中國菇都”、“中國罐頭之都”和“世界食用菌罐頭之都”。他表示自己曾多次來中國見證了蘑菇節這一盛會,而蘑菇節作為一項被公認的重大國際活動,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行業供應鏈的參與者,此次活動為所有參會代表提供了一個學習交流平臺,探討食用菌產業現狀,共話未來!
李玉致辭
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際藥用菌學會主席,吉林農業大學學術委員會主任,全國脫貧攻堅楷模李玉在致辭中說到經過三年的疫情,蘑菇節又在美麗的漳州召開,作為一座中國食用菌發展的歷史上揮之不去、永遠抹不掉的光榮的蘑菇之城,漳州蘑菇節是風向標,是一個窗口,一座橋梁,一個平臺,更是一所學校。院士提到,在脫貧攻堅中,食用菌產業做出了歷史的貢獻,希望中國食用菌產業的從業者、全體同仁繼續在種子資源和育種方面加大力度,在栽培上、食用菌全產業鏈上,食用菌的文化建設上做好工作?!罢闹菰谥袊秤镁l展歷史上,曾經寫下了光輝的一頁,它寫下的是中國食用菌濃墨重彩的發展歷史。我很希望在未來的5年、10年乃至更長時間內,漳州繼續發揮作用,我們全體從業者繼續努力工作,為振興中國食用菌,創新發展中國食用菌產業,做出我們這一代人無愧于歷史的貢獻?!?br/>
齊扎拉致辭
第十四屆全國政協常委、農業和農村委員副主任、西藏自治區黨委原副書記、自治區政府原主席齊扎拉在致辭中從大農業觀、大資源觀、大產業、大生態、大市場、大健康、大目標七個方面就如何更好發展食用菌提出了自己的思考,他特別提到了在脫貧攻堅中,有72%的貧困縣選擇了食用菌,而如何科普、宣傳、推廣好食用菌產業是今后我們需要進一步考慮的問題。
授牌儀式
隨后,“中國食用菌罐頭出口核心區”授牌儀式舉行,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曹德榮會長為中共漳州市委副書記黃水木先生授牌。
發布榜單
深圳九能品牌管理有限公司合伙人、汾酒股份獨立董事李臨春先生發布“2023食用菌菜品人氣指數榜單”,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曹德榮會長宣布本次漳州蘑菇節開幕!
開幕式結束后,中國工程院院士,吉林農業大學學術委員會主任,全國脫貧攻堅楷模李玉教授、國際蘑菇學會主席Greg Seymour、國家食用菌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世界食用菌生物學與產品學會主席譚琦研究員在主旨演講環節作報告分享。
李玉院士在《關于發展我國秸稈菌業的思考》主旨演講中從秸稈焚燒情況、秸稈菌業概述、秸稈菌業的挑戰與機遇、秸稈基質化利用、秸稈菌業高效轉化、秸稈菌業與雙碳六個方面進行報告。他指出,近年來,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 “向植物動物微生物要熱量、要蛋白”“植物動物菌物三物循環生產”,彰顯了大國領袖對國之大者的牽掛與深度思考,是習近平三農思想的進一步豐富和發展。同時,發展秸稈菌業是實現農業廢棄物的資源化循環利用,發展低碳農業、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途徑。此外,他提到了“三物融合”可促進多產業交叉協同發展、引領食用菌產業高質量發展。
國際蘑菇學會主席 Greg Seymour先生以《“Future of Casing” report with introduction of 20th ISMS Congress/ NAMC event》為題,對覆土材料以及覆土使用情況進行了概述,探討了蘑菇泥炭土栽培的可獲得性和優勢,介紹了泥炭土的全球使用情況和現有供應情況。報告中,他特別提到每年全球蘑菇產業使用約400萬立方米的泥炭土來作為覆土,蘑菇產業使用的泥炭土占作為生長介質提取的泥炭土的10%,同時也占全球開采的泥炭土總量的5%,他表示在可預見的未來,濕挖泥炭將應于于蘑菇覆土。
國家食用菌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譚琦研究員發表了《中國珍稀食用菌產業發展現狀和未來趨勢》的演講,她著重講解了目前中國珍稀食用菌產業的發展現狀,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珍稀食用菌品種多但產量占比不高;二、生產地域集中度較高,地域特色明顯;三、新品種和新栽培模式不斷出現。此外,她還對茶薪菇、滑菇、大球蓋菇、竹蓀、羊肚菌、蛹蟲草等多種珍稀食用菌的產業現狀及發展問題進行了分析,提出了應針對未來珍稀菌發展的關鍵問題和全產業鏈技術問題進行攻關。
會期掠影
據悉,蘑菇節已經連續舉辦十三屆,此次蘑菇節接續歷史,以“漳州·食用菌產業化的搖籃”為主題,是疫情后首次大型食用菌國際交流會議。會議為期四天,設有五大部分,其中主體會議作為蘑菇節重頭戲,圍繞主旨演講、高峰對話、雙孢蘑菇產業專題論壇、國際食用菌菌種專題論壇、中國珍稀菇走出去專場、羊肚菌產業專題、秸稈綜合利用專題、食用菌預制菜專題討論等15個環節展開,會議持續至19日。